創新引領,培育網絡安全教育、技術、產業融合發展良性生態
樹立網絡安全技術發展風向標,打造國家頂級網絡安全技術盛會。5月17日,以“創新引領,培育網絡安全教育、技術、產業融合發展良性生態”為主題的首屆武漢網絡安全創新論壇在臨空港經開區(東西湖區)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完美收官。
“我們的目標是將論壇打造成為網絡安全成果發布和供需對接平臺、全國網絡安全人才培養、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高地,推動論壇長期持續下去。”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網絡安全創新論壇就是要打破傳統辦會模式,以問題和成果為導向,通過創新成果推薦等形式,集中力量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提出有價值的解決方案,打通“產學研用”融合發展渠道。
3場數據安全、軟件安全交流會成為論壇最大亮點。華為、中興、奇安信、安天移動安全,以及中科院信息工程研究所、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國內網絡安全、大數據行業龍頭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創新團隊,攜31項創新成果亮相。
據悉,自2022年4月11日以來,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秘書處面向網絡安全行業征集數據安全、軟件安全方向共180份創新成果。經過兩輪評選推薦,遴選出數據安全、軟件安全領域32份較為出色的成果。此次論壇就是從這些創新成果中,推薦10項典型網絡安全創新成果,在現場進行展示并頒獎。
“它們代表網絡安全行業的發展方向,將努力推動其落地轉化,將會形成武漢市特色產業發展風向標,為網絡安全產業帶來新業態、新發展、新未來。”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獲獎項目《隱私計算理論與技術》團隊負責人、中國科學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研究院李鳳華表示,本次論壇的形式尤為新穎,涵蓋學者交流、人才交流、相關成果公開評比展示,全面性較高,對行業發展會有非常積極的影響。
“高校學子展示創新成果,積累了網絡安全行業‘產教融合’的成功經驗,是一次網絡安全的盛會。”中國航空航天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院長、教授,《基于5G超級SIM的應急指揮通信與數據安全保密技術》項目負責人劉建偉也在會后對此次活動予以贊賞。
除十項創新成果發布外,主論壇圍繞筑牢網絡安全屏障、強化數據管理工作等主題發布4份學術報告。同時發布《中國網絡安全人才建設報告(2022年)》《公眾常用App個人信息保護指數報告》,兩則報告分別就網絡安全人才體系建設和個人信息保護責任做出詳細闡述。前者將為網安人才培養提供基礎數據和方向,后者將吸引更多人群關注數據安全和個人信息保護,共同促進數據安全和個人信息保護工作深入開展。
活動最后,網絡安全學院學生創新資助計劃二期項目現場簽約啟動,揭牌黃鶴網絡安全實驗室并啟動黃鶴杯網絡安全人才創新大賽。
武漢市相關負責人介紹,除主論壇外,本屆論壇開展了4場創新成果交流會、6場座談會,設立了1場數字經濟安全研討會、1場網安基地考察活動,1場網安之夜活動。全面展示了我國網絡安全人才培養、技術創新、產業發展前沿成果,專家學者共同探討了網絡安全基礎性、戰略性、前瞻性問題,努力打造具有引領我國網絡安全行業發展風向標作用的品牌大會。
東西湖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論壇將為網安基地融合發展帶來巨大活力,下一步,東西湖區將圍繞“搭平臺、聚人才、落產業、提能力”,推動網絡安全教育、技術、產業融合發展,形成人才培養、技術創新、產業發展的良性生態。